部分負擔 – 以分級醫療作為包裝的錯誤政策

 

『部分負擔』---以分級醫療作為包裝的錯誤政策

衛福部與健保署日前宣布,以促進分級醫療為由,意欲調整健保部分負擔,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與消基會、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等,於今日(24日)上午十點共同於立法院中興大樓103會議室,召開記者會,表示督保盟支持「轉診/分級制度」,但不認同「提高部分負擔」作為手段。因為目前的基層醫療環境存在一些對於婦女丶老人身心障礙者之障礙,讓這些弱勢者只好選擇大醫院。這些障礙必須由政府的政策及作為來改善,而不是、也無法以經濟手段讓人民就範。政府應先著手基層醫療環境的改善,再研議是否有必要提高部分負擔。但是,如果提高部分負擔其實是健保財務的考量,就請政府真實以對,不需拐彎抹角!。

 

 記者會新聞稿

 

部分負擔,阻礙就醫公平性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怎麼開始」!民國84年全民健保的開辦初衷,其最大核心精神便是保障民眾健康權的平等,普及並提高全國民眾就醫的可近性與公平性,亦即不因階級、黨派、貧富、性別、種族、地域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部分負擔的調漲,不但完全背棄了這個精神,根據國家醫療保健支出報告,政府更進一步忽視民眾購買力持續下降、醫療負擔卻不斷上升的事實!報告指出,我國民眾自付額比例(36.8%),跟OECD國家比(OECD國家平均約為20%上下),僅低於墨西哥(44.7%),成為第二高的國家,而家庭自付額的項目中,高達62.6%用於醫療照護的直接費用,又以門診為最大宗,調漲門診部分負擔影響民眾負擔甚巨。而我國每家戶就業人數僅為1.45人,所得越低家戶就業人口便越少,甚至低於1人,雪上加霜的是,越低所得者的醫療費用佔率亦相對高所得者負擔大,但健保費的結構卻由廣大較低所得者的受薪階級承擔。

蔡英文總統競選之時,提出健保費採家戶總所得與健全社區醫療服務之主張,然完全執政的政府卻怠於改革、不思落實蔡總統政見,修法改正過分由薪資所得支撐的健保費,與提出完善社區醫療服務的施政計畫,反而一再的在政府負擔率中動手腳,降低政府負擔實質金額逾百億,現在更是直接調漲部分負擔,從民眾口袋再多拿錢,帶頭阻礙民眾就醫的可近性與公平性,漠視人民權益!

 

歷史證明:部分負擔無助醫療分級,支付制度才是金鑰

分級醫療是國家必須走的正確道路,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向來支持分級醫療,提高醫療的有效利用率。然而,部分負擔調漲能夠達到分級醫療嗎?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部分負擔的調整,無助分級醫療!健保開辦至今21年,部分負擔共計調漲五次,最近一次是在民國94年,同步調漲各級醫院門診與急診的部分負擔,多年多次微調,不但越調大醫院越多,且並未改變醫院與基層的門急診就醫分佈,這其中不僅民眾就醫行為觀念未改變、對基層信任度持續不佳外,還包含醫院體系本身走火入魔的軍備競賽,以各種新穎的醫療設備進行宣傳來吸引民眾就醫,且醫療體系顯然也未準備好,無論上轉或下轉,不習轉診作業,『口頭建議轉診』取代『書面協助轉診』普遍,病人還是要靠自己找關係弄床位、凌晨排隊掛號,何來轉診?

民國99年後至今,健保在委員會中付費者代表的支持下,持續調漲門診與急診的診察費,並實施急診品質提升方案,將急診診察費與夜間診察費大幅調升外,同步監測各級檢傷分類的滯留等品質指標,而門診部分亦提高診察費、實施整合性照護方案、醫療品質改善方案等,使得民國100年之後,各層級的門診初級案件數往好的方向改變。急診3-5級的佔率持下降。根據健保資料分析,目前門診案件中,基層的案件數分佈約64%,而醫院層級之初級照護率持續下降,醫院由100年的23.7%下降至104年21%,又以醫學中心比例最低,為12.7%,地區醫院最高,為33.1%,而這些持續朝向分級醫療的成果,並非藉由調漲部分負擔成,乃因近年持續地對民眾宣導就醫觀念,加上支付制度導向所形成的醫療供給者行為改變而成。與會的謝天仁律師,同時也是資深健保委員表示,支持分級醫療的一直是付費者代表,醫界代表,特別是大醫院,向來對分級醫療不積極,部分負擔無論怎麼漲,病人還是照看,區域醫院以上層級,門住診比例,仍持續維持53:47的比例,政府不思以支付制度達到分級醫療,竟然調漲部分負擔。謝律師表示今年總額協商時,付費者代表更進一步在106年總額分配時,若區域醫院以上層級初級照護未能下降10%,則超過的10%不予分配來逐步完成分級醫療,而少掉的初級照護門診費用,用54億來調漲重症給付,希望讓醫學中心在支付制度誘因下,回歸本質。

 

歷史不斷證明:支付制度才是金鑰,部分負擔非分級醫療之良藥,只會不斷造成民眾自付額的上漲。

 

數百萬人口,至基層就醫困難重重,不是不分級,是分不了

政府更加裝作沒看見的是,諸多民眾不是不想至基層就醫,而是根本無法到基層就醫的事實。與會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代表劉金鐘先生,同時也是一名脊髓損傷者,他以自己與傷友的親身經歷表示,傷友95%以上都是輪椅使用者,且有許多因為脊髓損傷的後遺症,如膀胱括約肌容易失能而導致無法排尿、容易尿道感染、幽靈痛、褥瘡等,甚至只是感冒,多次嘗試至家裡隔壁的基層診所就醫,不是因為診所無障礙設施嚴重不足,進不去,有的診所的門檻至少10公分高,有人推輪椅也推不上,或者好不容易被抬進診所,卻檢查設備(如X光機)無法提供身障者使用或需要再去檢驗所做如驗尿的檢驗等而奔波至醫院,有次甚至在雨中等待診所的人員協助輪椅進出,幾次下來,他就怕了,而且多數傷友本身原是經濟支柱,受傷之後無法賺錢,如果因此被漲部分負擔,實在不公平,也非常殘忍。

出席的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代表李碧姿主任也說,社區中很多老人,可能必須坐輪椅,或是因為疾病的治療而要進行多項檢驗,無論是照顧者或是長者本人,也無法負荷多次診所與醫院的奔波。

 

這樣社區中的百萬身心障礙者與失能長者,根本無法至社區中的診所就醫,被迫必須長途跋涉至醫院,耗費相當大的時間與成本,加上整合照護制度與家庭責任醫師制未臻完善,需多科照護之多重慢性病患者與長者,或需要檢查、檢驗之病人,基層亦難以滿足。而重大傷病或罕見疾病患者,更是無法至基層就醫,即使癌症急性治療期後的返診、末期病人的疼痛處理等,基層都難以提供服務。督保盟召集人黃淑英表示,有血友病患者向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反應,即使是他感冒時或是皮膚有問題不一定與他的重大傷病有關,而去基層就醫時,診所的醫師都會直接請他去醫學中心看,並非他不願意至基層;而黃淑英再以藥品耐適恩處方做為舉例,耐適恩是胃食道逆流的治療藥品,然醫師處方耐適恩前必須做胃鏡檢查,但絕多數診所都沒有胃鏡檢查設備,因此必須上醫院,為了耐適恩反而要往返奔波,而許多藥品醫師處方前需要做某項檢驗,診所沒有這些設備,病人在診所與醫院間轉來轉去,病人和健保都不會省錢,更別提全台有一半鄉鎮基層沒有婦產科醫師,醫療資源較為缺乏的地區,如何至基層就醫或生孩子?

 

而這政策也欠缺性別觀點,多數照顧者是女性,如不改善民眾就醫可近性的問題,調漲部分負擔無異是加重懲罰這些民眾,除加深就醫障礙外,也讓女性在照顧家人上更為辛苦,這怎麼會是分級醫療呢?明顯是階級醫療!讓數百萬無辜弱勢民眾,因為政府失能而去承受制度性的災害!

 

急診部分負擔調漲理由更是荒謬,竟是因為如果門診已經調了,為拉大差距所以一定要調,更加顯示政府部分負擔政策欠缺政策影響評估。急診分層部分負擔不但加重醫療爭議,有違醫療倫理。急診就醫以意外或疾病發生地就近醫療院所為優先考量,再來為醫療急救能力,而科學上急診幾分鐘內亦難以立刻判斷是否屬於輕症,況許多重症之症狀前期表現與輕症類似,如女性之心肌梗塞/心絞痛、腹膜炎、不明原因發燒等,若以加重急診3-5級部分負擔來逼使民眾離開急診,只會惡化經濟弱勢者必要急診之障礙,而延誤醫療,且收費標準僅繫於幾分鐘就必需完成檢傷分類之醫護人員,萬一幾日後發現是重症,無異加重急診醫療的爭議與醫護負擔,乃至醫院管理者為避免糾紛又可以給付較多的考量下,可能會形成檢傷分類之假象、導致輕疾重報,更是無法降低健保支出,百弊而無一利!

 

最「對」的事比做「快」的事重要,我們始終支持分級醫療,然而目前政府做的沒友一個分級醫療的政策,只是以經濟手段強迫病人分流,而非醫療分級!我們全面反對政府以分級醫療做為包裝,實施違反全民健保精神的部分負擔調漲,並強烈呼籲,有為的政府應該優先提出從對提高民眾就醫品質與效率的醫療制度改革面著手,而非便宜行事,要求民眾先付錢等改革

 

更多新聞連結:

聯合報:反對調漲急診部分負擔 督保盟轟:錯誤政策

自由時報:督保盟批調漲部分負擔 健保署長:尚未定案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