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不性和婚不婚 根本兩碼事

性不性和婚不婚 根本兩碼事

 

 日前本會陸續接到國小教師及家長的投訴,表示某協會以生命教育的名義,將宗教推廣的真愛、守貞教育等觀念帶進校園,內容主要以「拒絕婚前性行為」為核心價值,甚至要求學生簽署真愛卡或配戴真愛手環作為承諾的表現。

  

或許有人會認為,教導孩子不要太早發生性行為有甚麼問題?事實上,若檢視這門課程的教材及核心價值,就可發現在教學內容與方式以及邏輯上有嚴重的謬誤。

  

該協會以生命教育或青春領航的課程名義進入校園,美其名是要教導青少年面對性的好奇與嚮往,但內容卻非教導青少年認識健康的性,而是將性與毒品、酒癮、性病等負面形象畫上等號,甚至用恐嚇和引導式的教學,企圖使學生選擇該協會早已設定好的方向與答案,也就是拒絕婚前性行為。此舉企圖壓抑青少年對性的好奇,也沒有提供正確的性觀念和性知識,不但可能讓青少年因對性好奇而產生罪惡感,更可能使青少年在探索性的過程中,因迷惘又不敢求助而做出錯誤決定。

 

 此外,該協會提供的教材內容,常以女性為受教對象,例如懷孕後的處理是女方的責任、得性病的女孩懺悔不該發生性行為等案例,都將懷孕和得性病歸因於女性自己的問題,顯示該協會在要求女性負擔拒絕發生性行為責任的同時,卻忽視甚至姑息男性應負擔的責任。

 

 再者,究竟何謂太早發生性行為?該協會以婚姻作為能否發生性行為的唯一門檻,將婚姻神聖化,無疑是將宗教價值強行置入教育體系。事實上,婚不婚與性不性原本就是兩個層次的問題,一個18歲的已婚者可以享受性愛,難道40歲的不婚者就不能擁有性生活?性本就是自然的天性,健康的性是令身體愉悅的感受,更是延續生命的必要過程,因此,對青少年時期的性教育,國家教育應用更健康的角度去教導各種性知識,才能建立正確的性觀念。

 

 目前高雄市教育局已發文禁止真愛守貞等宗教課程進入校園,我們期待其他縣市教育局亦能主動表態。雖然,我們尊重每個宗教都有其信仰的價值與教義,但在民主多元的社會,國家政策與教育不應讓宗教介入。同時我們也建議宗教組織應自我迴避以表對多元社會的尊重,讓宗教回歸家庭及個人的自我選擇,還給教育一個專業發展的空間,以避免外界對宗教以強迫方式洗腦傳教而產生負面觀感。

 

 本文刊登於2015225日自由廣場《性不性 婚不婚 兩碼事》,此為全文。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