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才哆啦A夢咧!

 

因為一篇網友發表的部落格文章,日本卡通「哆啦A夢」在台灣電視頻道的去留問題吵得沸沸揚揚。許多家長與教師在閱讀過這篇文章後,都義憤填膺的指責卡通當中所傳達的錯誤觀念,並且提出禁播要求。家長們如此急於捍衛孩子的閱聽品質,卻因此喪失了反思能力,忘了自己在孩童時期,也是看著一樣的卡通影片長大,有沒有受到影響應該自己心裡最明白。

 

家長們氣急敗壞要求下架卡通時沒有考慮到的是:我們沒有辦法教導孩子去認識一個不存在的概念或事物。「哆啦A夢」卡通劇情中雖然確實有胖虎欺負同學、小夫炫富等較負面的情節出現,但在主角面對這些困境的過程中總是不乏朋友的支持,劇情的結尾總是會回歸和平的結局,並且會讓每個劇中人物都有所反省。做為一種教育的題材,這樣的劇情實際上是有意義且立意良善的。難不成,我們要讓自己的孩子在滿身傷哭著回家之後,才讓他們明白現實生活中是有善惡之分的?!孩子需要有人教導是、非、善、惡,學習如何面對困境、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只會安逸的待在一個被大人創造出來的真空假像當中。

 

再者,若要論及卡通情節對兒童會造成心理傷害、影響發展,那麼每天新聞媒體透過聳動標題、逼真示意圖、動畫報導等方式描繪校園霸凌、性侵害、性騷擾案件難道就不會對兒童的心理造成影響?!如果要檢討卡通的負面情結,這些媒體訊息的傳遞方式是否也該一併受到規範呢?

同時,家長們沒有適時在孩子身邊給予機會教育,反而一昧的對卡通劇情進行撻伐,要求下架,這種面對不贊同的事物,採取眼不見為淨的態度與做法無疑是為孩子做了最壞的示範?!

 

我們太習於當有人提出一套解釋、一條可以將問題歸因到外在因素上的出路時,便一窩蜂的衝上前。畢竟,指責、要求他人總是比改變自己要來得容易得多。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的孩子自始自終都被拋在一旁。要養出有力量的孩子,我們該做的是付出關心與陪伴,與孩子一起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困境,而不該以為把孩子的眼睛遮起來,這世界上的惡就會消失了。

 

 

(本文刊登於2014年7月19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此篇為文章全文)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